永遠競選心態 治國變搶新聞
Posted: 2005/11/08 by sun in【原文】
時代雜誌/克萊恩專欄
永遠競選心態 治國變搶新聞
美國總統詹森以降 分析新政策 以政治目的為考量 布希尤為箇中高手
朱邦賢譯
長久以來,總統執政本質已出現重大改變,專欄作家克萊恩(Joe Klein)在最新一期「時代雜誌」撰文指出,電視時代開始後,一種「永遠的競選心態」一直在發酵。從詹森以降,每位美國總統都以政治顧問眼光治國,在民調方面砸重金,連柯林頓應該到哪裡度假,都有人進行民調。政府各部會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如何搶新聞,攻占新聞版面。以下是該文摘譯:
一九七六年十二月十日,年輕的民意調查專家卡德爾洋洋灑灑寫了六十二頁備忘錄給總統當選人卡特,題為「政治戰略初步工作報告」,教卡特如何執政。
卡特 最少搞競選的總統
卡德爾在報告中寫道:「太多好人因誤表為裡而慘遭滑鐵盧,他們忘記要提供民眾看得見的訊息。」卡德爾接著教卡特如何推銷政治理念。卡德爾建議:總統要謙遜隨和,不擺架子,不裝腔作勢,多發表爐邊談話,多穿毛衣,少穿西裝等等。卡德爾說:「執政者想贏得民心,政治活動不可或缺。」卡特深表贊同。
隨著電視時代開始,卡德爾所謂「永遠的競選心態」不斷滋長。政府各部會最重要的工作是如何搶新聞鏡頭,攻占新聞版面。分析新政策時,考量的是政治目的,而不是能不能收到預期效果。政策成敗幾天內、頂多幾周內看民調見真章,很少人想到幾個月或幾年後的事。
以卡特為例,他一些最好的決策,像實施嚴格的貨幣政策以對抗通貨膨脹;積極擴軍,以對抗前蘇聯威脅等,都在他離開白宮幾年後才開花結果,到頭來收成的卻是他的繼任者雷根。卡特可以說是近代史上最少搞競選的總統之一。
永遠在競選 政客更短視
談到永遠的競選心態,現任總統布希則是箇中高手,現在白宮每一項措施都步步為營,是策略性的,連攸關生、死、戰爭的決策都不例外。這或許也是副總統錢尼的幕僚長李比被起訴的主要原因:他為了達成攻打伊拉克的目標,不斷操弄媒體。
布希總統提出改革大計,但率性而為,包括改造中東,改革社會安全福利制度,改革聯邦官僚體制等。儘管總統夸夸而談,卻不注重細節或結果。或許居高位者也認為,反正民眾不在乎細節和後果。布希原來反對成立國土安全部,後來卻支持,因為當競選議題,成立國土安全部可以加分,但又不讓相關部會發揮功效。國會任何浮濫的開支,統統照准。副總統錢尼堅稱,雷根不是早已證明,「赤字高低,無關緊要」?
第二個總統任期通常乏善可陳。這點不禁讓人懷疑:難道因為「永遠在競選」,結果讓政客更短視,問題更惡化?雷根不是說過,「政府是繫鈴人,不是解鈴人」?所謂謀求人民福祉,尤其是謀求長治久安,聽來有點社會主義色彩。布希政府閣員多半是執行長出身,絕少引車賣漿者流。諸如「到紐奧良雪中送炭」,「到巴格達維持和平」等,在布希內閣中都是芝麻綠豆小事。保守派願景的基本信條是:有效的市場是創造財富的最佳途徑,民主黨只是幼稚的夢想家,共和黨才是成熟的務實派。
白宮將伊戰 營造成選戰
伊拉克明明沒有核生化大規模毀滅武器,布希為什麼要無中生有,再加以制裁?當初幾乎每個人,包括法國在內都相信,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毀滅武器。布希政府沒有先見之明,未能體認入侵伊拉克後,可能出現亂局。更糟的是,白宮似有意將伊拉克戰爭營造為「永遠競選」的一環。白宮最初誤以為伊拉克戰爭是政治機會,後來發現情況不妙,又將戰爭淡化成另一件尋常的政治議題。白宮有個「伊拉克小組」,小組首要工作不是尋求伊拉克問題的軍事或政治解決,而是推銷戰爭,抹黑批判總統的人士。
白宮對付伊拉克,戰也匆匆,和也匆匆。戰和之間,全看公關需求和一廂情願的想法而定。二○○三年六月九日,時代雜誌描繪伊拉克的情勢時表示,一言以蔽之,就是個「亂」(mess)字。
如今白宮核心幕僚李比已因洩密案被起訴。其實布希政府真正的大罪不在刑事層面,而在政治層面。這些罪行包括政治操作,抹黑和官員瀆職。這些全是「永遠競選心態」下所祭出的手段。
【2005-11-06/聯合報/A14版/世界】